艺术设计专业领域
梁家年
男,艺术学博士。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自2006年开始,先后担任设计艺术学及艺术管理(学硕)、设计学(学硕)、艺术设计(专硕)等不同专业、类型硕士研究生。指导方向:环境设计。
兼任教育部全国学科评估(第四轮)评议专家,中国圆明园学会古建彩画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室内设计学术委员会会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专家,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专家库专家,省级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包装工程杂志(中文核心)专家委员,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时代一流设计专业及其课程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原武汉科技大学教学名师、《民族艺术》(中文核心、CSSCI期刊)编委、栏目主持(2009-2015)。
先后毕业(研修)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专业为设计学。长期致力于设计学与美术学、建筑学、景观生态学、心理学的交叉融合,探讨人居环境景观生态、传统建筑彩画艺术、设计艺术心理学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倡导性提出了“城市户外广告景观”、“城市圈景观形象系统”等概念理论。
一、主持完成(在研)国家艺术基金、省社科基金及市厅等纵向课题10余项。代表性项目:
1、城市群景观系统生态“双修”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19.10.16
2、传统建筑彩画艺术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主持,国家艺术基金,2018.1-12
3、武汉城市景观生态文明建设探讨,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2016-2017
4、武汉城市圈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主持,湖北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调研重点资助项目.2015-2016
5、武汉城市圈品牌形象设计研究,主持,湖北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调研资助项目.2012-2013
6、湖北地区仿古建筑彩画艺术现状与创新研究,主持,湖北省社科联,湖北思想库课题.2015-2016
7、湖北城镇化建设中体现地域生态特色研究,主持,湖北省社科联,湖北思想库课题.2016-2017
8、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方法模式研究,主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年度重点专项规划课题.2008-2012
9、设计艺术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研究与创新实践,主持,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08-2011
10、基于视觉景观环境艺术创新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主持,湖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2007-2009
11、设计学类专业内容体系重构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主持,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13-2015
二、主编出版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等教材著作3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报纸发表论文50余篇,在国内外展出、发表美术与设计作品30余幅,其中CSSCI、CPCI及人大复印资料收录20余篇幅。取得国家外观专利20余项。代表性成果:
1、设计艺术心理学,主编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1(2014年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2、室内空间设计,主编教材.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8
3、城市户外广告景观规划与设计.个人专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7
4、现代城市景观雕塑规划设计探讨.第一作者.装饰,2006(7)(中文核心、艺术权威期刊)
5、城市户外灯光广告—现代城市夜景规划建设新趋向.独著.装饰,2005(12)(中文核心、艺术权威期刊)
6、工科大学设计学人才培养体系的生态构想,第一作者,高教探索2016(10)(中文核心、CSSCI期刊)
7、视觉景观与大学校园环境创新研究,第一作者.学习与实践,2016(2)(中文核心、CSSCI期刊)
8、现代仿古建筑彩画艺术设计述论.民族艺术.2008(4)(中文核心、CSSCI期刊)
9、武汉城市圈品牌形象问题与创新战略探究,第一作者.湖北社会科学,2015(1)(中文核心、CSSCI期刊)
10、工科大学艺术类设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探微,第一作者,高教探索2012(4)(中文核心、CSSCI期刊)
11、工科大学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第一作者,湖北社会科学2012(5)(中文核心、CSSCI期刊)
12、工科院校设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探讨,第一作者.大家2012(4)(中文核心)
13、无题(油画).独立创作.民族艺术.2009(1)(中文核心、CSSCI期刊)
14、梁家年美术作品选登(油画四副).独立创作.民族艺术.2009(3)(中文核心、CSSCI期刊)
15、仲春(油画).独立创作.民族艺术.2010(2)(中文核心、CSSCI期刊)
16、新夏(油画).独立创作.民族艺术.2011(1)(中文核心、CSSCI期刊)
17、采荷之忆(油画).独立创作.民族艺术.2011(3)(中文核心、CSSCI期刊)
18、冬荷(油画).独立创作.民族艺术.2012(1)(中文核心、CSSCI期刊)
19、水仙之二(油画).独立创作.民族艺术.2012(3)(中文核心、CSSCI期刊)
20、彩荷印象(油画).独立创作.民族艺术.2013(6)(中文核心、CSSCI期刊)
21、莲荷知秋(油画).独立创作.民族艺术.2014(3)(中文核心、CSSCI期刊)
22、梁家年等传统建筑彩画小样选辑(工艺美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2)封二
23、仲夏、秋韵(油画).独立创作.艺术百家.2019(4)(CSSCI期刊)
24、彩云之南、印象风景(油画).独立创作.文艺研究,2020(2).(中文核心、CSSCI、权威期刊)
三、多篇智库成果得到省、市级主要领导阅示批示,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代表性成果:
1、关于推进湖北城镇化生态地域特色建设的思考与建议.第一.领导参阅(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15期,2018年6月15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楚平肯定批示)
2、武汉城市圈品牌形象设计研究.第一.咨询参考(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第17期,2013年12月15日(原省委书记李鸿忠、副省长王晓东、甘荣坤等阅示)
3、提质“香城泉都”形象,助推旅游产业发展.第一.领导参阅(咸宁市人民政府研究中心).第2期,2014年10月30日(原咸宁市人民政府市长丁小强肯定批示)
4、加强城市家具建设,打造人居环境.第一.领导参阅(咸宁市人民政府研究中心).第9期,2017年11月6日
5、鄂州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独著.鄂州政阅(鄂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2002[6],2002年10月18日(原鄂州市人民政府市长汤涛肯定批示)
6、打造咸宁生态旅游绿道,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建议.领导参阅(咸宁市政府研究中心).2020第1期,(咸宁市人民政府市长王远鹤肯定批示)
7、主动作为,警惕当前湖北暨武汉疫情防控中的“二次伤害”,咨询参考(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2020第25期
四、研究成果获发展研究奖、社科成果奖、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省部级政府奖励7项,荣获行业奖励10余项。荣获教育部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分委会、省政府学位办等优秀指导教师奖励10余项。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各类竞赛、展览获奖、发表作品等100余项幅。代表性成果:
1、武汉城市圈品牌形象设计研究,湖北发展研究奖二等奖(排序第一),湖北省人民政府,2014.11
2、关于建设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实验区的调研与建议,湖北发展研究奖一等奖(排序第四),湖北省人民政府,2013.2
3、提升“香城泉都”形象,助推旅游产业发展,湖北发展研究奖三等奖(排序第一),湖北省人民政府,2016.12
4、关于推进湖北城镇化生态地域特色建设的思考与建议,湖北发展研究奖三等奖(排序第一),湖北省人民政府,2018.12
5、武汉城市圈品牌形象创建研究(系列论文),第10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排序第一),湖北省人民政府,2016.11
6、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湖北省第七届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序第二),湖北省人民政府,2013.3
7、基于社会服务导向的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建构研究,湖北省第八届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序第五),湖北省人民政府,2017.11
8、工科大学艺术类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学校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排序第一),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2.10
9、校园景观小品设计,第十三届中南星奖设计艺术大赛银奖(第一),中南星奖设计艺术大赛评审委员会,2009.12
10、观演建筑景观与环境艺术设计,十四届湖北省楚天创新奖设计大赛银奖(第一),湖北省包装技术协会设计委员会,2009.12
11、琴台文化艺术中心彩画艺术设计研究,2008年湖北高校第三届美术大展银奖(第一),湖北省文化厅、教育厅,2008.9
周越
女,教授,动画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指导方向:动画。武汉理工大学特聘博士研究生副导师。
学术及社会任职: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及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委会委员;中国数学艺术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校创意产业联盟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数字影像创意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
研究领域:动画及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创作以及理论研究;
主要论文:《动画电影与文化传播》、《数字媒体影响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ThinkingTransformationofTraditionalAnimationCreationBasedontheVirtualRealityPresentation》、《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元素的运用研究》、《色彩设计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研究》、《虚拟现实展示设计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主要科研:《新时代文艺思想下动画艺术及其语境关系研究》(2019江苏省社科重点项目)以及《在本土文化视域下的高校设计类专业与创意产业的互动性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中国动漫产业中的传承与传播研究》等省级以上科研、教研课题20余项;
创作获奖:《时光痕迹-苗寨》(2019年全国美展入选)《扣扣兔子》、《另一个我》等国家省级奖项十余项;
指导学生获奖:《面具》、《该》等动画、插画作品获得国家、省市各类奖项30余项;其中二维动画《一只舞狮的文化传奇》获批广电总局2017百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项项目,2017、2018个人及团队主持获批广电总局原动力动漫图书孵化资助立项3项;
艺术创作观念:长期从事水彩、插画以及动画创作,艺术创作分别侧重四个方面的表达——静物的“质感”、风景的“精神”,人物的“情感”,动画的“思索”,将艺术创作作为一个向外观察、向内观照的行为过程。
韩帆
女,教授,英国获博士学位及做博士后研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及教育部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议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专家,江苏省数字艺术专家委员会高级专家,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教指委江苏专家组专家,国际某期刊的审稿专家。指导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媒体、交互技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电子竞技、文化创意与游戏产业等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过欧盟多国合作研究项目、英国国家和中国省部级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几十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大赛,获得过国家级一等奖、省级特等奖等几十项大奖,多次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
近期主要研究项目包括:
·“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游戏与虚拟现实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研究;
·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艺”为核心的用户体验系统开发;
·走进一带一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民族文化探索与开发;
·导师工作室制在艺术类研究生培养中的实践模式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在以气象变迁为主题的严肃游戏中的应用;
·基于虚拟现实的地球气候变迁模拟系统开发与设计;
·三维虚拟现实动画开发--华为Si3.0视频制作;
·导师制在艺术类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模式研究;
·基于Hovercast气象科普游戏软件开发与设计;
·汽车液压混合动力节能装置宣传设计;
·行星环境模拟和大气仿真开发与设计;
·行星环境模拟与大气仿真;
·创意空间气象模拟;
·增强现实天气预报与预警系统;
·浅析体感控制在用户体验中的应用;
·适应创意产业发展需求,探索高校创新教育的新途径;
·交互式音乐的解码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群体行为和差异化研究;
·数字媒体技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与前景研究;
·适应创新型动漫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及教学实验平台建设;
·分形艺术图像和音乐的视觉美学再现
·旨在未来的空中交通管制控制的革新概念原型和视觉展示技术的3D-in-2D展示项目;
·发展全球购物的电子商务的虚拟着装试验模拟的HomeTex项目;
·Fakespace系统的多维可视化显示;
·用于工业评判织物缝制质量的接缝皱褶评估系统;
·基于回旋体表面重构的编织模式设计;
·三维服装设计和动画中的织物变形行为的模拟和分析;
·旨在全球购物(通过网络)研究虚拟着装试验中的遥远在线虚拟人的重构系统;
近期主要论文和专利包括:
·智能设备游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应用研究-以皮影戏为例
·虚拟现实游戏设计在儿童自闭症中的应用与研究
·浅析虚拟现实对于媒体传播的作用;
·理疗仪,外观设计专利;
·公交站台,外观设计专利;
·玩具(双头车),外观设计专利;
·一种可盆栽的加湿器,实用新型专利;
·户外指示牌,外观设计专利;
·跨文化视角下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
·增强现实技术在儿童教育中的优势;
·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端UI设计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与未来展望;
·探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校园色彩规划;
·传媒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创新模式的构建;
·浅谈创意计算在教育类严肃游戏中的发展;
·虚拟现实电影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论严肃游戏应用于青少年灾害防护;
·新媒体环境下严肃游戏对气象产业服务多元化研究;
·凉山彝族服饰艺术的文化价值及传承研究;
·湘西土家族织锦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理工类院校艺术学院教学管理探索;
·与“气象”特色相符的艺术人才培养观与培养实践研究;
·动画角色身份和其服饰造型设计;
·气象行业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动画传播策略研究;
·Pinch-and-PullwithSpatial-TemporalEnergyTrajectory:newdisplayconceptforin-flightenergymanagement;
·基于工作室制的动漫数字媒体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研究;
·理工科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初探;
·Improvingfutureairtrafficpunctuality:‘pinch-and-pull’targetwindows;
·GradeAssessmentofFabricSurfaceWrinklingbyUsingImageAnalysis;
·AlternativeVisualizationDisplayforFutureAirManagementUsingNon-ConventionalDevices;
·ModellingandVisualisationTechniquesforDynamicDrapeofTextilesandGarments;
·ImprovingFutureATMPunctualitywithTargetWindows;
·3D-in-2DDisplays:DisruptiveTechnologiesforFutureDesign;
·Concepts,Content,ContainersandControlsfor3D-in-2DPlanarDisplaysforATC;
·3DVirtualVisualizationofaRealIndividualfromFastParametricReconstructionandDigitalCloning;
·GradeAssessmentofFabricSurfaceWrinklewithComputerVision;
·ReconstructionandVirtualCloningofaHumanHead;
·ParametricReconstructionandWalkingLocomotionofaHumanBody;
·SimulationoftheDrapeBehaviourofGarmentsUsingFabricMechanics;
·ReconstructionofPersonalisedVirtualHumanApparelSystemIncorporatingNovelFabricMeasurement;
·ACompletePersonalisedVisualisationApparelSystemIncorporatingNovelFabricMeasurement;
·3DVirtualHumanModellingUsing2DImage;
·TheIntegrationandDevelopmentofNewComputerVisionTechnologiesforGlobalRetailing;
·3DModelling,SimulationandVisualisationofVirtualWearerTrialswithDigitallyClonedHumans;
·ModellingRealHumansforVirtualGarmentsforHomeShopping;
·ModellingRealHumansforVirtualGarments;
·InvestigationofARemote,OnlineVirtualHumanReconstructionSystem;
·ARemote,On-Line3-DHumanMeasurementandReconstructionApproachforVirtualWearerTrialsinGlobalRetailing;
韩玉婷
女,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指导方向: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工艺。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硕士研究生,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会议展览业协会会员,深圳朱与王广告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主持和主研项目主要包括:
1、文化强省战略下安徽省城市形象塑造研究——以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设计为视角(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9-10D190)
2、安徽省城市景观中公共艺术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10SK392)
3、安徽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的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06SK264)
4、城市群景观系统生态“双修”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19.10.16)
5、产业化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动漫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研究(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4SJD119)
6、新形势下江苏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问题研究(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5.12-2017.12)
代表性学术成果及外观设计专利主要包括:
1、设计作品——T恤,《艺术百家》2019年第1期
2、设计作品——文创产品,《阅江学刊》2018年第6期
3、新媒体时代下的美学逻辑转变与控制研究,《新疆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
4、凉山彝族服饰艺术的文化价值及传承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第4期
5、质而不俚、香远益清,《美术观察》2016年第10期
6、湘西土家族织锦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第8期
7、《谁不说俺家乡美》栏目展现林木花卉的艺术手法,《当代电视》2015年第11期
8、出版物数字化版式设计与制作探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第21期
9、猫眼电影APP的情感化设计,《传媒》2016年第10期
10、掩映生姿、极目远眺,《美术观察》2016年第10期
11、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体育场馆的展示空间设计,《设计》2016年第3期
12、奥斯卡动画短片研究,《电影评介》2015年第9期
13、外观设计专利《展示架》(专利号ZL201830513427.0),国家知识产权局2019年2月
14、外观设计专利《浮雕装饰面硬壳笔记本》(专利号ZL201630651364.6),国家知识产权局2017年6月
指导项目:
1、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统工艺的现代设计与发展途径
2、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恶劣天气下高速公路行车安全预警智能化APP设计》
3、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气象灾害应急科普app设计》(项目编号:SJCX18_0328)
4、2017年,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虚拟现实黄梅戏设计研究》(项目编号:SJCX17_0266)
5、2019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南京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1910300071Y)
6、2018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气象科普线上的网页界面开发与设计》(项目编号:201810300129)
7、2016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古建筑保护的创新形式与空间功能再设计的研究》(项目编号:201610300055)
8、2015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室开放项目《全民健身科普图形形象开发与设计》(项目编号:15KF112)
9、2015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高校体育场馆的空间展示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1510300169)
10、2014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台风灾害的三维模拟研究》(项目编号:201410300223)
11、2020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云端气象科普APP展示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2010300098Y)
指导专业学科竞赛获奖: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气象科普大赛、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国家级专业学科竞赛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
梁 磊
男,民盟,副教授、动画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
南京南信大传媒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全国“十大气象科普创客”(中国气象局);
教学与实践创新先进个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动画学会会员;
江苏省数字艺术专家委员会会员专家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气象科普产品可视化、三维虚拟交互、气象科普展项设计研发与教学。
已承担完成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气象预警发布中心、省市气象局及社会商业动画作品项目260多部,科普动画作品180多部、虚拟交互展项4项。科普动画作品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澎湃新闻、科普中国、中国气象科普网、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平台播出和发布,并得到社会各大网站的广泛转载,据不完全统计,《24节气》系列科普动画网络总播放量达到1.28亿,其中有12集的单集播放量超过500万,《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吗》单集播放量达到1210.5万。
一、代表作品获奖(部分):
1、科普动画作品《解密台风》荣获2018第十四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二等奖(中共中央组织部主办);
2、科普动画作品《24节气旅游歌》、《解密台风》入选2017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大赛;
3、科普动画作品《寒潮的那些事》入选2018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大赛;
4、科普动画作品《雷电的那些事》入选2018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大赛;
5、科普动画作品《气象灾害防御手册》、《安全防御手册》荣获2018中国国际科普作品大赛一等奖、三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6、科普动画作品《逃走的水》荣获2018首届全国防灾减灾科普作品大赛三等奖(中国地震局主办);
7、科普动画作品《雾霾》荣获第九届全国优秀气象科普作品动画类三等奖;(中国气象学会主办);
8、科普动画作品《气象灾害防御手册》荣获2019全国气象科普宣传观摩交流活动百部优秀科普作品(中国气象局主办);
9、虚拟交互作品《c波段多谱勒雷达虚拟交互仿真》、《虚拟观测场》荣获2019年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数字化虚拟仿真主题赛项二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10、指导动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50多部。个人荣获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5项。
二、项目论文
1、发表学术论文c刊2篇、核心2篇、省级3篇;
2、出版动画专业教材2部;
3、主持横向课题2项(到帐经费32.5万);
4、主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传媒与艺术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校级“互联网+智慧教育”校园建设》协同育人产学研项目2项;
李青青
女,动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指导方向:动画。研究领域:动画教学、创作与理论研究。
主要获奖:
1.参与制作的纪念汶川地震气象公益动画《逃走的水》入围第十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及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2010“美猴奖”最佳中国动画短片奖提名奖。
2.获得2011年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优秀奖。
3.获得2015年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三等奖。
4.指导的2017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获得校级二等奖一项。
5.指导的2018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获得校级二等奖一项。
6.被评为2013、2015、2016、2017、2018、2019年度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7.教研论文《产业化背景下动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荣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优秀教学管理研究论文。
8.研究报告《培育和提升江苏动漫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获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优秀成果。
主要课题:
1.2019年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国产动画发展形势下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研究”。
2.2017.04,主持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专题项目“江苏高校动漫教育与动漫产业的衔接与融合策略研究”。
3.2017.04,主持江苏人才强省建设决策咨询研究基地2017年开放式课题“新媒体生态环境下江苏省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状况与竞争趋势研究”。
4.2016.04—2017.01,主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江苏动漫文化及其衍生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
5.2014.06—2016.06,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产业化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动漫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研究”。
6.2014.04—2015.01,主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江苏动漫产业发展模式创新与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7.2017.06—2018.06,主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室开放项目“由线下到线上——气象科普动画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开发与研究”。
8.2017.04,主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与动漫产业发展相衔接的动漫教学与课程体系探索研究”。
9.2015.09—2016.07,主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室开放项目“大学校园文化题材动漫作品创作”。
10.2015.07—2017.07,主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建设与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动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11.2013.07—2015.07,主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建设与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动画专业课程考试模式创新研究”。
12.2011.07—2013.07,主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建设与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动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3.2010.01—2012.06,主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日、美动画艺术对比研究”。
14.指导2017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指导项目“江淮地区节气民俗动画创作研究”。
主要论文:
水墨画艺术在气象动画中的运用与创新.青年记者,2015年11期。
江苏动漫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青年记者,2015年32期。
高校动画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探索.青年记者,2015年35期。
中国动画艺术的探索发展和再借鉴.电影文学,2012年11期。
产业化背景下动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电影评介,2013年17期。
刘凯
男,艺术学博士。传媒与艺术学院艺术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研究员,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画艺术理论与创作、艺术史理论。
主持及主研课题如下:
1.主持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民族文化融合视阈下的元代艺术风格演变研究”(17FYS018);
2.主持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多元文化视阈下的元代绘画风格演变研究》(15YJC760060);
3.主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艺术实践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
4.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重点)《中国画院史》批准号:10AF005;
5.参与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青年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的戏曲文物价值与戏曲传播价值研究》;
6.参与2015年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招标课题:《艺术实践课程研究性教学体系研究》;
代表性学术成果如下:
1.201911《传承与出新并行的艺术史进程——再论由宋入元的绘画史变迁及其相关问题》,发表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CSSCI);
2.201912《元代社会思想解放的三个表征》,发表于《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3.201805《重塑史观书艺史勇担使命著新章——试评徐子方教授<世界艺术史纲>》,发表于《艺术百家》(CSSCI);
4.201703《元代楷书复兴的缘由及成就》,发表于《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
5.201609《中国现代艺术的“现代性”特征解析》,发表于《艺术百家》(CSSCI);
6.201605《水墨画风格与清雅论》,发表于《文艺争鸣》(CSSCI);
7.201505《元代艺术史分期刍议》,发表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
8.201507《当前科技创新推进动漫产业发展表现分析》,发表于《艺术百家》(CSSCI);
9.201510《元代宫廷绘画活动的发展分期》,发表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10.201506《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创作时间刍议——兼与曹星原先生商榷》,发表于《阅江学刊》;
11.201211《李格尔艺术史观的建构理论、方法及意义》,发表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
12.201203《周代宫廷绘画创作主体及管理机构设置初探》,发表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13.201106《二十世纪末美术界“张吴之争”分析与研究》,发表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
14.201106,《高淳老街的建筑木雕》,发表于《寻根》;
15.201009《艺术程式解析》,发表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
16.200908《关于“书画同源”之“源”的思考》,发表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扩展版);
17.200910,《倪瓒绘画的程式研究》,发表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扩展版);
指导项目及专业创作获奖经历如下:
1.中国科协2019年度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人体器官捐献主题系列科普动画短片创作研究》;
2.动画作品《皮影戏》获2015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优秀指导奖”;
3.作品《摩登海路》获全国大中学生第四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
4.作品《海洋的搬运工》获全国大中学生第五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
5.作品《觉华岛》获全国大中学生第四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
高明珍
女,1982年5月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主要从事影视传媒方向创作与研究。指导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专业创作获奖经历如下:
1、编剧气象动画《逃走的水》
(1)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2010“美猴奖”最佳中国动画短片奖提名奖
(2)在第四届中国吉林国际动漫大展“吉林动画学院奖”最佳动画短片提名奖
(3)进入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白杨奖”竞赛单元动画类决赛
2、2009.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3、2013.0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成果奖“校企合作、产学一体,行业应用型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二等奖
4、2012.09江苏省第八届大学生文化节“影像青春”校园微电影大赛校内选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主持研究课题主要包括:
(1)主持2020年中国气象局气象软科学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气象影视人才培养研究”(2020ZZXM43,在研)研究起止时间:2020.02-2021.02
(2)主持2015年度江苏省社科项目“互联网时代江苏创意文化开发研究”,研究起止时间:2015.7-2017.12
(3)主持完成2015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培植江苏文化产业新经济增长点问题研究”,研究起止时间:2015.7-2015.12
(4)主持2015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形势下江苏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问题研究”,研究起止时间:2015.7-2017.6
(5)主持2015年度江苏省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互联网应用与江苏创意文化资源开发研究”,研究起止时间:2015.7-2016.12
(6)主持2015年度江苏省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互联网应用与江苏创意文化资源开发研究,研究起止时间:2015.7-2016.1
代表性学术成果主要包括:
1、高明珍,谢倩玮.皮克斯动画电影国际化叙事探析[J].电影文学,2018(22):146-148.
2、高明珍.漫威电影的类型化叙事及反类型变奏[J].四川戏剧,2018(07):109-112.
3、高明珍.国产IP电影“内容为王”的重构路径[J].电影文学,2018(10):24-26.
4、高明珍,胡昆.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电影跨媒介发展策略[J].青年记者,2017(18):74-75.
5、高明珍,光唯.电影《心迷宫》之结构主义叙事学解读[J].四川戏剧,2017(05):76-79.
6、高明珍.抢抓互联网+机遇发展江苏创意文化产业[J].唯实,2017(05):74-75.
7、高明珍,光唯.微电影开放性叙事分析[J].电影文学,2016(20):14-16.
指导学生展赛获奖若干。
杨飞飞
艺术理论研究中心副教授,女,南京人,南京艺术学院博士,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指导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学习经历:
2009.9—2014.6南京艺术学院尚美学院,设计艺术学,学士
2014.9—2007.6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硕士
2019.9—2012.6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
2015.9—2019.6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艺术学
一、部分发表论文:
1.《网络艺术视觉形象塑造与文化价值的开发——以“荫余堂”网站为例》,发表于《美术与设计》2014年第06期。
2.《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保护探索——以惠山泥人、常州梳篦、苏绣为例》,发表于《创意与设计》2014年第05期。
3.《江苏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价值开发与设计方法探析》,发表于《创意与设计》2015年第04期。
4.《科普动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发表于《设计艺术研究》2015年第5期
5.《试论石涛花鸟画中的遗民思想》,发表于《艺术与探索》2015年第06期
6.《科普动画创意人才的培养与实践》,发表于《戏剧之家》2016年第05期。
7.《多元民族文化遗产与城市形象品牌建构研究——以“贵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为例》,发表于《创意与设计》2016年第02期
8.《新媒体时代气象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发表于《青年记者》2016年第12期
9.《新媒体艺术对数字生态城市理念的传播》,发表于《设计》2016年第08期
10.《“互联网+”背景下气象创意文化产业平台构建研究》,发表于《创意与设计》2017年第01期
11.《Frozenworld》游戏场景设计,发表于《设计》2017年第04期
12.《中山陵景区视觉导向设计》,发表于《设计》2017年第12期
13.《文化旅游开发下南京古镇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以“淳溪镇”为例》,发表于《美术与设计》2017年第06期
14.《江苏旅游风情小镇建设的思路》,发表于《文化产业研究》2018年第19期
15.《红楼梦概念设计作品》,发表于《艺术百家》2018年第01期
二、主持省级以上课题:
1.2014.03《江苏民间手工艺品资源调研与文化保护研究》,江苏社科联
2.2016.01《互联网时代气象创意文化产业平台构建研究》,中国气象局软科学项目
3.2017.01《智慧气象与智慧旅游融合研究》,中国气象局软科学项目
4.2017.07《江南特色小镇文化资源的优化与整合》,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课题
5.2017.05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1批面上资助,二等资助。
三、部分教研:
1.多次指导学生作品获全国大中学生第四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
2.多次指导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实验室开放项目;
3.主持2015年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建设与改革工程项目“基于“三维支撑”的科普动画复合型人才”;
4.2017主持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项目《艺术与科技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梁洁梅
女,1983年8月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主要从事动画创作与研究、视觉传达设计创作与研究。指导方向:动画。
代表性学术成果:
1.教育部2019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网络分布式数字动画协作教学模式;
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民族文化语境下动画电影的个性塑造》;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997-2019年香港中学美术校本教材中的国家形象与国家意识》;
4.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异变与缺失:香港中学美术校本教材的国家意识》;
5.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虚拟现实科技融合视域下江苏传统文化数字保护与推广策略研究》;
6.2019年度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文旅融合下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推广策略研究》;
7.横向课题《手机移动终端数字交互动画制作》;
8.教改课题《基于专题式合作学习的动画团队创作实践与研究》;
9.指导2020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重点项目。
10.作品《碧水滩》,《当代电影》2020年9月;
11.作品《孤山》,《当代电影》2020年9月;
12.民族传统文化基因的当代辩证之思,《电影文学》,2020年8月;
13.动画电影角色造型设计的创意构思,《青年记者》,2017年7月;
14.跨文化视角下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以《恶童》为例,《青年记者》,2017年12月;
15.凯尔特文化语境下动画电影的个性塑造——从汤姆·摩尔的《海洋之歌》谈起,《当代电视》,2018年3月;
16.另获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多项。
教学研究及主要获奖:
1.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参编十三五规划教材《定格动画》(南京大学出版社);
2.“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文科组二等奖2014年12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3.“首届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2013年10月,江苏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
4.江苏省优秀动漫艺术专业人才优秀教学提名奖;
5.2014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十佳教师”荣誉称号;
6.课程获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一流课程建设项目。
7.作品《记忆塔屋》入选“继往开来——首届江苏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插画作品展览”,并获优秀作品奖,2017年12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
8.作品《记忆塔屋》入选“‘天印造化’2017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省直分会美术设计作品展”;
9.作品《无泪之城》入选维也纳女性动画节;
10.作品《无泪之城》入选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
11.参与制作的动画短片《逃走的水》入围第十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2010“美猴奖”最佳中国动画短片奖提名奖等。
12.作为成员获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3.201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二等奖;
14.2011年、2013年、2014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优秀奖;
15.指导学生论文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届普通本科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
1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室开放项目二等奖;
1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优秀班主任,2013年11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8.指导学生获得的主要奖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南京青奥会”专题设计竞赛等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项多项。
王岩岩
男,1984年5月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主要从事动画及虚拟现实的创作与研究。指导方向:动画。
代表性学术成果:
1.2018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虚拟现实科技融合视域下江苏传统文化数字保护与推广策略研究” ;
2.2019年度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文旅融合下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推广策略研究” ;
3.2019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三维动画创作实践基地”;
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横向科研课题《手机移动终端数字交互动画制作》;
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改课题“行业背景下CG艺术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改课题“基于专题式合作学习的动画团队创作实践与研究”;
7.作品《巨石之下》,《当代电影》2020年9月;
8.作品《远方》,《当代电影》2020年9月;
9.凯尔特文化语境下动画电影的个性塑造——从汤姆·摩尔的《海洋之歌》谈起,《当代电视》,2018年3月;
10.行业背景下CG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设计》,2017-09-16;
11.虚拟现实科技融合视域下传统文化数字保护与推广策略,《创意设计》,2020年4月;
12.动画电影角色造型设计的创意构思,《青年记者》,2017年7月;
13.跨文化视角下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以《恶童》为例,《青年记者》,2017年12月;
14.CG时代定格动画电影角色造型的艺术性与工艺性,《设计》,2017-12-20
15.动画协同创作过程中的积极互赖关系构建,《设计》,2017-09-01
16.动画在我国青少年性教育中的应用于研究,《设计》,2017-03-08
17.新时代虚拟角色特性研究,《剧影月报》,2012-04-20
18.获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7项。
教学研究及主要获奖:
1.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定格动画》、参编十三五规划教材《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南京大学出版社);
2.获“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文科组二等奖2014年12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3.作品《困兽之境》入选2018年度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省直分会作品展;
4.参与制作的动画作品《逃走的水》入围第十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2010“美猴奖”最佳中国动画短片奖提名奖等。
5.获“2018年度首届江苏省动漫数媒创意及制作技能大赛”教师组二等奖,2018年12月,江苏省教育厅;
6.获中国天气通设计与开发创新大赛三等奖,2014年1月,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国家级三等奖;
7.获“江苏省优秀动漫艺术专业人才优秀教学提名奖”;
8.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疫情防控期间“优秀在线教学调研报告”二等奖;
9.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疫情防控期间“优秀在线教学案例”;
10.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创融合”课程重点项目立项
11.课程获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一流课程建设项目;
12.作为成员获得2014年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3.作为成员获得2019年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4.获2017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优秀奖;
15.获2015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室开放项目二等奖;
16.指导学生获得的主要奖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等多项。
文苑仲
1982年生,安徽阜阳人,东南大学博士,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后,副教授,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美学与艺术理论。
发表论文:
1.《民族共识与美术革新——桂林版《扫荡报》的美术传播》,《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20年第5期,CSSCI来源期刊
2.《借鉴他山与卓然自立——方闻的中国艺术史研究》,《阅江学刊》2019年第5期,SCD来源期刊,《人大复印资料·艺术学理论》2020年第1期全文转载
3.《詹姆逊当代艺术批评的方法建构与目标设定》,《文艺争鸣》2019年第2期,CSSCI来源期刊
4.《文苑仲设计作品》,《艺术百家》2018年第6期,CSSCI来源期刊
5.《自主学习模式下的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设计》2018年第23期,SCD来源期刊
6.《从后现代主义到奇异性美学:詹姆逊对当代艺术的阐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0期,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
7.《成为“无知的教师”——高校艺术专业研究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美术教育研究》2017年第10期,SCD来源期刊
8.《全球化时代审美解放话语的重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的三重论域》,《文艺理论研究》2017年第5期,CSSCI来源期刊,《新华文摘》2018年第4期转载学术观点
9.《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一种政治美学的视角》,《艺术百家》2017年第4期,CSSCI来源期刊
10.《走向歧感现实,回归审美之真——雅克·朗西埃论艺术的政治功能》》,《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5年第5期,CSSCI来源期刊
11.《国外政治美学研究的五种范式》,《理论月刊》2015年第5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12.《安东尼奥·奈格里论艺术》,《艺术百家》2014年第5期,CSSCI来源期刊
13.《论朗西埃的现代艺术观》,《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4年第3期,CSSCI来源期刊
出版专著:
1.《人类解放的审美之维——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思想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18年出版,2020年第二次印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主持项目:
1.“当代国外左翼政治美学及其现实价值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7
2.“当代国外左翼美学思潮研究”,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7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百年新美术运动的艺术传播研究”,2019
4.“‘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自主学习模式研究“,校级教改课题,2019
5.“课程思政融入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2020
参与项目: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新美术运动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019
获奖:
1.”校十佳班主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
2.”第七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2019
3.”第二届江苏省高校教师公共艺术课程微课大赛决赛获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2018
4.”第九届‘高等学校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优秀指导教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7
5.”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4
美术专业领域
吴为山
男,1962年1月生,全国政协常委,国际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兼职教授。指导方向:雕塑。助教:李鹏、杨浩。
所获荣誉
当选意大利艺术研究院院士并获颁米开朗基罗勋章,2019年。
获颁俄罗斯艺术科学院最高金质奖章、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荣誉正博士、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2016年。(这是艺术科学院建院260年来首次将这两项殊荣同时授予一位境外艺术家)
法国美术家协会授予“2012法国卢浮宫国际美术展”唯一雕塑金奖,2012年(系该奖设立122年以来中国艺术家首获此奖)。
2003年作品《睡童》获英国皇家“攀格林奖”.(PangolinPrize)(系该奖设立50年以来,首位亚洲艺术家获得此奖)
获2019第七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2019年。
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颁发的“讲好中国故事文化交流使者”称号,2016年。
荣获“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15年9月。
重要展览
1.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举办“心灵对话——吴为山、克罗德·阿巴吉雕塑展”,2014年。(克罗德·阿巴吉是法兰西学院主席、终身院士。中法两位当代杰出艺术家联展,列入中法建交50周年的重要文化交流项目,它标志着中国雕塑家的国际地位和文化影响力,该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
2.意大利国家博物馆罗马威尼斯宫举办“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国际巡展·意大利罗马威尼斯宫展”2012年。(威尼斯宫享有“文艺复兴圣殿”的美誉,历来只迎接最具影响力与创造力的艺术家。这是中国雕塑家的作品首次走进威尼斯宫。该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意大利文化遗产与活动部以及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共同主办。时任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罗马参观该展览)
3.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国际巡展·联合国特展”,2012年。(该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驻联合国常驻代表团共同主办,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4.英国伦敦英国皇家美术院举办“2012·中国艺术展——吴为山雕塑个展”,2012年。
5.2019年10月,《延安·延安——吴为山雕塑作品邀请展》(延安鲁艺旧址)
6.2019年9月,《超越时空的对话——吴为山雕塑艺术展》(北京凤凰文化中心,2019)
7.2019年4月,《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中国国家博物馆,2019)
许建康
男,安徽砀山人,1965年5月生,教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动画设计、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指导方向:中国画。
专业创作获奖经历如下:
1、1998年:《春闺》获“安徽省青年美展”银奖(省文联省美协主办)
2、1999年:《阳光-日子》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并获安徽省美展二等奖
《疏影》入选“中国画三百家画展”(中国美协主办)
3、2000年:《徽韵系列》4幅作品参加“第七届中日友桥水墨画展”(日本京都美术馆)
《秋韵》获中国美术最高学术奖“金彩奖”铜奖(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
《水墨仕女系列》10幅参加“全国中青年画家作品展”(郑州美术馆主办)
4、2001年:《彩墨仕女系列》15幅参加“全国中青年画家5人展”(威海博物馆)
5、2002年:《水墨人物系列》应邀参加“全国中青年实力派画家作品展”(烟台美术博物馆)
《水墨仕女系列》参加“水墨新方阵——全国当代水墨八人展”
6、2003年:《月冷秦淮》获“七彩世纪•江苏省中国画大展”优秀奖。(江苏省文化厅、上海美术馆)
7、2004年:《雪域净土》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画展优秀奖(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
《唐风》入选“首届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中国美协齐鲁美术馆主办)
《徽州行吟》获新世纪安徽省首届美术大展铜奖(省文化厅、省美协主办)
8、2005年:《西厢丽影》获第十六届世界造型艺术家大会.美术特展优秀奖(中国美协主办)
《唐风》参加水墨敦煌•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兰州美协主办)
9、2006年:《夜宴》入选“2006中国画家提名展”(中国美协主办)
在韩国忠北大学举办个人画展
10、2008年:个人被安徽省文联评为安徽省十佳优秀青年美术家《雪融》获安徽省第二届美术大展优秀奖(省文联,省美协主办)
11、2009年:应德国汉诺威中国中心之邀赴德国举办作品巡展
《风从山岗掠过》获安徽省第三届美术大展铜奖(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协主办)
12、2011年:《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入选安徽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财政厅主办)
《少年中国》入选“回望中国-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综合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13、2013年:参加由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与驻华韩国文化院共同主办的“2013中韩水墨艺术交流展”
参加安徽省文联主办的“墨彩生辉•心象脉动”学院名家推介展
两幅作品入选第六届美术报艺术节“国风--中国画名家作品展”
14、2014年:《都市文化报·名家典藏》、《新华日报·艺坛风韵》分别专题介绍许建康教授中国画艺术
参加“时代画风——当代中国画坛30家提名展”
《合肥广播电视·生活周刊》专题介绍许建康中国画艺术
参加《水墨中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美术报社、南通市人民政府主办)
《吉祥草原》入选“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国家民族委员会、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5年:《唐风》获得中国舞台美术协会主办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暨视觉艺术双年展获得优秀作品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慈光》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2015首届全国(宁波)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已主持完成和正主持研究课题主要包括:
2013年5月,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成果奖
2013年,《动漫产业创新与现代科技发展互动关系研究》课题在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申报中获批立项
2013年6月,指导2013届普通本科毕业生获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优秀毕业论文三等奖
2013年8月,论文《运用动画技术展现霾灾害的优势》发表于《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3年8月,论文《动漫艺术在气象科普工艺宣传中的探索与表现》发表于《阅江学刊》
2013年,指导省级重点大学生创新项目《科普动画运用于霾天气的可视化开发与设计》
2013年主持江苏省文化科研项目《动漫产业创新与现代科技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2014年指导学生论文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届“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支持计划”项目
2014年参与省级重点学科《雾霾监控预警与放控》建设,并负责省级实验基地“雾霾防控气象影视产品研创中心”筹建
2014年指导学生论文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届“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支持计划”项目
2014年7月:论文《浅谈儿童插画设计》发表于《电影评介》
2014年,指导国家级(省级重点)大学生创新项目《气象灾害科普中多感官现代传媒技术的应用开发与设计》
2015年9月,论文《当前科技创新推进动漫产业发展表现分析》发表于《艺术百家》(CSSCI)
阮礼荣
男,1961年11月生,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教育部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美术领域专家,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广西师范大学东北亚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中关村画院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长期从事中国画与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指导方向:中国画
专业创作获奖经历
个人展览
道法自然·阮礼荣水墨写生作品展青蓝美术馆2017.12
静听墨语·阮礼荣水墨画展上海朵云轩美术馆2014.5
阮礼荣水墨画展南京艺+美术馆2012.12
阮礼荣水墨画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2011.
集体展览
“和平与友好”中国——乌克兰艺术家绘画作品展.乌克兰基铺.应邀参加
爱满天下(中国画)携手奋进六十年——庆祝民盟江苏省委成立60周年书法美术展.中国民主同盟江苏省委主办.入选
“中国韵”——庆中新建交25周年艺术作品展.新加坡.应邀参加
南京国际美术展——和声·不异而同艺术作品巡回展
鼎山雅集——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省直分会美术与设计精品展.江苏省美术家协会
水墨人物书画30年·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艺术成就展.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入选
南京·大田书画艺术交流展.南京市文化艺术联合会.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办.入选
薰风(中国画)苏州胥口太湖情·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入选
苗岭风情(中国画)全国中青年中国画作品提名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优秀奖
欢乐祥云(中国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5周年江苏省美术作品展览.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办.优秀奖
《画刊》创刊30周年庆典·中国当代艺术家邀请展.入选
爱知国际文化交流财团十周年庆典书画交流展.日本爱知县.应邀参加
和平颂(中国画)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79周年江苏省书法美术作品展览.江苏省文化厅主办.优秀奖
梅韵麒风(中国画)第四届当代中国工笔画大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入选
世纪之星·中国艺术双年展.入选
《江苏画刊》20年展.入选
论文及作品发表情况
自由嬉戏于天地间《江苏画刊》1999年第2期省级期刊
水墨形式初探《书画艺术》1999年第3期省级期刊
中国画教学中的临摹与写生《高职教育》2003年第3期省级期刊
“海粟之狂”与中国现代化发展《美术观察》2004年第4期一级期刊兼CSSCI来源期刊
夏山高隐说王蒙《艺术百家》2004年第4期CSSCI来源期刊
“海粟之狂”与传统文人之“逸”《美术与设计》2004年第6期CSSCI来源期刊
书法观念的反思与展望----读《20世纪书法观念与书风嬗变《中国书法》2014年第8期
魏晋诗意图(中国画)《阅江学刊》2010年第2期
踏歌行(中国画)《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2年第2期
岜沙苗家、南国春早(中国画)《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3年第3期CSSCI来源期刊
岜沙苗家、紫砂艺术作品(中国画)《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年第1期CSSCI来源期刊
高士图、品茗图(中国画)《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6期CSSCI来源期刊
秋日晴高、悄悄话(中国画)《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CSSCI来源期刊
阮礼荣水墨作品(中国画)《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CSSCI来源期刊
桃园深处居苗家(中国画)《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5年第6期CSSCI来源期刊
查济远眺、一帘幽梦(中国画)《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6年第3期CSSCI来源期刊
出版画册
《当代书画百家丛书·阮礼荣》卷线装书局
《阮礼荣水墨作品集》上海朵云轩
出版教材
《敦煌》壁画魏晋南北朝(2)江苏美术出版社
《素描基础》气象出版社
青少年素质教育丛书《国画》河海大学出版社
小画家丛书《中国画》晨光版出社
小画家丛书《素描》晨光出版社
小画家丛书《速写》晨光出版社
小画家丛书《色彩》晨光出版社
曹爱华
男,1969年2月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指导方向:中国画。
专业创作获奖经历如下:
1、作品《脊梁》入选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江苏省美术作品展;
2、作品《脊梁》获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新秀中国画黄宾虹奖·金华奖;
3、作品《秋山村居》入选第二届江苏省山水画展并获佳作奖;
4、山水画作品《山居图》参加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暨美术学院建院100周年画展;
5、作品《古院遗韵》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奇迪杯·第五届全国工笔画大展收藏奖;
6、工笔山水《山水清音图》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2003年全国中国画展;
7、作品《铁板铜琶》入选全国美术院校青年教师中国画作品大展并获提名奖;
8、作品《高秋图》入选第三届江苏省山水画展并获优秀奖;
9、作品《风清山翠》入选2010年福建客家永定土楼全国中国画展;
10、山水画《远近高低山》入选2018年江苏省高校美术教师优秀作品展;
11、“水墨江南岸——曹爱华中国画展览”,南京零距离国际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办。
代表性学术成果主要包括:
1、《“隆荣二昌”夏布艺术现状探究》发表于》发表于《戏剧之家》,2019-02-20;
2、《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失落及对策》发表于《传媒观察》,2019-02-10;
3、《高校动画专业国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发表于《美术大观》,2017-12-15;
4、《浅析明代中后期茶题材画中的文人审美意趣》发表于《大众文艺》,2017-11-30;5、《论传统山水画中“应物象形”的审美观照》发表于《美与时代(下)》,2017-10-25;
6、《交互式动画影片的叙事特色》发表于《戏剧之家》,2017-08-23;
7、《王维在唐代画界名不显时的原因分析》发表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05-15;
8、《髡残山水画中的遗民情怀》发表于《艺术百家》,2017-05-15;
9、《山居惟爱静》发表于《阅江学刊》,2015-08-08;
10、《太行山色》发表于《民族艺术》,2014-05-15;
11、《宗炳、王微山水画观差异及对宋元山水画的影响》发表于《艺术百家,2014-05-15;
12、《地润花浓》发表于《民族艺术》,2013-11-062015年5月;
谭鸿遐
1970年8月生,教授,毕业于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教学名师。主要从事中国画创作和理论研究,视觉传达设计研究。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向:中国画
一、专业创作获奖情况
(一)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奖
1.2019年12月,《大运河畔淮水情》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壁画作品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旅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2019年12月,《运河泊我家 立交展新姿》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作品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旅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3.2019年12月,《运河古镇唱晚晴》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版画作品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旅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4.2019年12月,《运河颂·渔》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漆画作品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旅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5.2019年12月,《丝路千年》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旅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6.2014年12月,《漕运千年梦我家》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壁画作品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7.2014年12月,《运河•四季•船家》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作品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8.2014年12月,《古镇船家》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插图作品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9.2014年12月,《祈福千年 船坞我家》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版画作品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10.2014年12月,《昼行夜泊 悠悠我家》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11.2014年12月,《水城人家》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版画作品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12.2014年12月,《守护千年 运河船家》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漆画作品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二)作品参展国家级专业展览获奖
1.2019年5月,版画《淮水·运河·名城揽胜图》入选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最高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旅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
2.2020年8月,版画《梦里敦煌》选2020内蒙古“一带一路”版画作品展(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主办)
3.2018年2月,中国画《大鸾腾飞处 海棠一品梅》参加“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获入会资格奖(最高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4.2019年12 月,壁画《大运河畔淮水情》入选第四届全国壁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主办)
5.2017年9月,中国画《水乡.生态.渔歌》入选“百年中国女性艺术大展•特别展”(最高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办)
6.2013年11月,版画《水乡船家》入选时代印记——2013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版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由主办)
7.2013年10月,中国画《船家有花暗自香》参加庆花博——纪念恽南田诞辰380周年暨全国花鸟画作品展,获“优秀奖”(最高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8.2013年6月,中国画《祈福千年一船家》参加“相聚宜兴”全国工笔画作品展,获“优秀奖”(最高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9.2013年6月,中国画《千年运河泊我家》入选“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10.2013年5月,中国画《大运河下镇淮楼》入选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国家级专业中国画展最高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11.2012年12月,中国画《昼行夜泊家一年》参加全国第三届工笔山水画展,获“优秀奖”(最高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
12.2012年12月,线描《古镇千年悠悠来》参加全国第三届线描画展,获“优秀奖(最高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三)作品参加省级展览获奖
1.2019年10月,中国画《运河千年悠悠来 水上立交展新姿》入选“共和国礼赞——江苏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
2.2018年3月,插图《古镇船家》参加继往开来——首届江苏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插图作品展,获优秀奖(最高奖)。(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3.2017年11月,版画《淮水·运河·名城揽胜图》参加第二届“江苏美术奖”美术作品展,获获奖提名。(江苏省文联、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4.2016年3月,中国画《一船古镇一船家》入选首届江苏美术奖作品展览。(江苏省文联、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5.2014年9月,中国画《运河·四季·船家》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江苏省美术作品展览》,并获优秀奖。(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6.2014年9月,版画《祈福千年船坞我家》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江苏省美术作品展览》,并获优秀奖。(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二、作品收藏
1.2020年3月,中国画作品《运河泊我家 立交展新姿》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
2.2020年3月,版画作品《运河古镇唱晚晴》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
3.2020年8月,中国画作品《庚子花开·大爱家园》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
4.2016年4月,版画作品《祈福千年,船坞我家》被深圳画院收藏。
三、近期美术创作项目
1.2016年9月-2018年11月,联合主持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颁发的国家艺术基金创作项目——中国画《淮安水文化》,立项编号20166004。
2.2018年5月-2018年12月,主持江苏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立项的江苏省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挖掘•传承•创造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美术创作人才培养》,立项编号2020-01-001。
3.2020年3月,获批江苏艺术基金管理中心颁发的江苏艺术基金创作项目——中国画《绿色运河·生态渔家》,立项编号2020-01-001。
4.2016年9月-2017年12月,主持江苏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立项的江苏省艺术基金创作项目——版画《淮水•运河•名城揽胜图》,立项编号2016MSCZ01。
5.2018年8月-2018年9月,联合主持江苏省文化厅立项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美术创作资助项目《运河千年悠悠来 水上立交展薪姿》。
6.2019.5月-12月,主持淮安市社科联项目《大运河题材当代中国画创作研究》,结项中,立项编号:B-19-19。
7.2015年12月-2016年4月,主持完成绿地广场会议中心——档案局大厅壁画创作项目——《淮韵荷芳》,立项编号:2015-01。
8.2016年9月-11月,主持完成白马湖菊花展菊花主题创作项目。
9.2019年11月-2020年4月,主持完成横向创作项目《会议室空间装饰—中国工笔重彩山水画》,立项编号:Z421A19928。
10.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主持完成横向创作项目《报业集团国学馆大厅壁画》,立项编号:Z421A17703 。
三、近期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作品
1.论文《重彩绘写运河情》发表于《美术》2020年6期。(中文核心,CSSCI来源期刊,权威期刊)
2.论文《文本文献视域下的黄筌花鸟画派研究——从黄筌人格风景到群体程式》发表于《艺术百家》2019年5期。(中文核心,CSSCI来源期刊)
3.中国画作品《大鸾腾飞处 海棠一品梅》、《水乡·生态·渔歌》发表于《文艺研究》2018年10期。(中文核心,CSSCI来源期刊,艺术学科最高权威)
4.发表于《美术观察》2016年12期《工笔画的“当代性”刍议》中的作品《印象水乡》被《新华文摘》转载于2017年11期封二。(中文核心,CSSCI来源期刊,最高权威)
5.论文《工笔画的“当代性”刍议》发表于《美术观察》2016年12期。(中文核心、CSSCI期刊)
6.论文《基于社会创新视角的INDEX设计奖评析》发表于《装饰》2014年6期。(中文核心,CSSCI来源期刊、艺术权威期刊)
7.论文《王蒙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发表于《大舞台》2013年11期。(中文核心)8.论文《齐白石绘画艺术赏析》发表于《大舞台》2012年12期。(中文核心)
任济东
男,1980年元月生于河南省长垣县。2008年7月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油画系并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9月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当时为建国以来最年轻的全国美协会员之一。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油画创作及高等美术教育。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级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指导方向:油画。
专业创作获奖经历如下:
1.《太行秋韵》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入选
2.《初醒》第五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入选
3.《太行秋韵》第九届河南省美术作品展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一等奖
4.《沉默的城》亚亨杯全国绘画精品大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入选
5.《荒原萧秋》河南省水彩画展”,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一等奖
6.《无语秋日》全国中青年画家作品展,郑州美术馆,入选
7.《残阳又送歌声远》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五次新人新作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入选
8.《掠进老屋的阳光》河南省第十届美术作品展览,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联、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金奖
9.《秋阳初洒》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上海市文化广电总局,入选
10.《太行高秋》山东写实油画展,山东省油画学会,优秀作品奖
11.《晨光如水》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上海市文化广电总局.入选
12.《温暖的阳光》中国当代艺术院校年度提名展,今日美术馆,入选
13.《中秋暖阳入家园》中国美术院校师生油画展,深圳大芬美术馆,入选
14.《沙发与孩童系列之二》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入选
15.《中秋暖阳入家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省美术家协会,入选
16.《夏山苍翠》春华秋实—在宁高校美术作品展,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入选
17.《太行瑞雪图》首届南京国际美术展,首届南京国际美术作品展组委会,入选
18.《冬日暖阳》,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江苏省美术作品展览,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省美术家协会,入选
19.《故乡的雪》首届全国师生油画展,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一等奖
20.《冬日的阳光》时代风华---第二届江苏高校美术作品展.江苏省教育厅,优秀奖
21.《古村月色》“以画说话.美术新青年”,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报》报社.入围奖
22.《峡谷云烟》“首届江苏美术奖”美术作品展览,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入选
23.《暮色下的村庄》荣获《美术报》报社举办的“美术新青年”全国50强,《美术报》报社、中国美术学院,全国50强称号
发表作品、论文情况:
1.油画作品《故园晨光》、民族艺术,2011年3月.,总第102期,一级期刊兼CSSCI来源期刊.
2.油画作品《雪后小景》《南湖月色》《小村的黄昏》阅江学刊、2011年8月,总第14期.校内核心兼SCD来源期刊.
3.油画作品《太行梦境三》,民族艺术,2012年1月,总第106期,一级期刊兼CSSCI来源期刊.
4.油画作品《太行梦境系列之一》《秋山如妆》《春天的小河》《皖南》《太行梦境系列之二》.书画、2012年7月、总第66期.省级.
5.油画作品《荒原晨光》《晋东南雪景之六》《掠进家园的晨光》.阅江学刊、2012年10月.总第21期、校内核心兼SCD来源期刊.
6.论文《“真”在欧洲历代绘画中的体现和作用》戏剧丛刊,2013年4月,总第216期.SCD来源期刊.
7.油画作品《深色太行系列之一》《静静的池塘》《秋日硕果》艺术百家,2013年5月,总第134期,CSSCI来源期刊.
8.油画作品《泰山麻塔春色》《八月.太行人家》《晋东南系列之十六》《暖色家园》美术大观,2013年11月,2013年第11期,SCD来源期刊.
9.论文《油画风景写生的技法探索与语言升华》美术观察,2014年3月,总第223期,一级期刊兼CSSCI来源期刊.
10.论文《勃鲁盖尔绘画中的东方意蕴》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4月,总第152期,CSSCI来源期刊.
11.论文《中国明清古村落建筑艺术研究》阅江学刊,2014年4月,总第30期,校内核心兼SCD来源期刊.
12.论文《素描写生教学研究》美与时代,2014年6月,2014年第6期,教研论文,省级期刊.
13.论文《朱德群绘画中的中国画意蕴》美术大观,2014年7月,2014年第7期,SCD来源期刊.
14.油画作品《月色朦胧》《静夜》《雪落故园》,阅江学刊,2015年2月,总第35期,校内核心兼SCD来源期刊.
15.论文《中国油画风景“民族化”的根基和探索方向》,美术观察,2015年7月,总第239期,一级期刊兼CSSCI来源期刊.
16.油画作品《晋东南系列之十》《太行民居系列之四》《月是故乡明》《古塬雪》《韩家洼的秋天》《故园初雪》等11幅作品,美术界,2017年6月,总第352期,省级专业性知名期刊
17.油画作品《湖水明净》《晋北冬色》《静静的故乡》《山乡初雪》,阅江学刊,2017年8月.,总第50期,校内核心兼SCD来源期刊.
出版论著或教材情况:
美术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一般出版社,2015年5月,副主编(约9万字)
承担并完成科研项目(课题)情况:
江苏省气象局,横向,浦口区滁河水位与城市内涝预报系统,6万元,2013年-2015年.,负责子课题—--浦口智慧气象防灾减灾系统美工设计
个人画展情况:
1.举办“如诗.如歌.如梦.如幻-----任济东乡土油画展”个人油画展览,江苏省国画院美术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办,2012年9月9日----9月15日在江苏省国画院美术馆举办.
2.举办“江山如画---任济东油画展”个人油画展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举办,2014年3月4日---5月16日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举办
3.举办“梦归故园----任济东油画作品展”.个人油画展览,江苏省国画院美术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办,2014年12月9日----12月14日在江苏省国画院美术馆举办.
4.举办“田园寻梦----任济东油画艺术展”.个人油画展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办,2017年6月10日----14日在南京江东美术馆举办
王英梅
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向:中国画。
主要从事中国画创作与理论方面的研究,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专业创作获奖经历如下:
1.《秋瑟》入选“春华秋实――在宁高校美术教师作品展”(2010年11月);
2.王英梅,《闲庭赏月》、《出水芙蓉》入选“春华秋实――在宁高校美术教师作品展”(2011年11月);
主持完成和正主持研究课题主要包括:
主持市厅级横向课题:
1、智能摄像机外观设计。2012.12-2015.12
2、主研市厅级课题:基于无线平台的智能天网人脸数据自动采集与分布式识别搜索系统。2011.8-2014.06
3、主研校级课题:动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1.06-2013.12
4、参研省部级课题:创新型气象动画人才培养路径研究。2008.12-2010.10
代表性学术成果主要包括:
1、《缘何凸显线条在动画素描教学中的作用》(教研论文),电影文学(核心),2010年7月,2010年13期;
2、《影视动画中风景的配色技巧》,电影文学(核心),2011年8月,2011年第16期;
3、《试论理工科院校美术鉴赏课的课堂设计》(教研论文),艺术教育,2011年12月,2011年第9期;
4、再议《霍尔的移动城堡》的人文设计,电影文学(核心),2012年3月,2012年第5期;
5、浅议《埃及王子》的人文设计,电影文学(核心),2012年第23期,2012年第23期;
6TowardsDesigningAQualitySoftwareSystemforMentalDiseaseTreatmentthroughArtisticPaintingTherapy,IEEE,201313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QualitySoftware,2013年6月,2013年第13期;
7、《浅谈欧洲人体艺术繁荣的历史渊源》,美与时代,2013年12月,2013年12期。
8、YingmeiWang,AihuaCao,ChunliWang,JunliZhang,ResearThechonHumanizedDesignforChildren,Internationaljournalofcomputationalandengineering,2016-03-11,ISSN号:2415-1351
教学获奖等情况:
1、2012年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优秀奖”;
2、课件《美术鉴赏》获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大赛三等奖(2012年4月);
3、课件《色彩的设置》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2012年11月);
4、获得2010-2012学年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优秀教学质量奖二等奖(2012年11月);
5、获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授课竞赛二等奖(2012年12月);
6、2011年年终考核优秀;
7、论文《缘何凸显线条在动画素描教学中的作用》荣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度优秀教学管理论文奖;
8、被评为“润华杯”第五届江苏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优秀指导教师(2006年12月);
9、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指导教师”(2008年6月);
10、参与创作的气象动画《逃走的水》获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2010“美猴奖”动画短片提名奖;2009第四届中国吉林国际动漫大展最佳动画短片提名奖;2009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动画作品入围奖;
1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7月);
12、“党建迎评先进个人”(2008年5月);
13、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广播电视专业领域
李素娟
女,河南禹州人,1964年12月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向:播音主持。
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在职获取文学硕士学位。在国内外相关刊物发表文章20多篇。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学、艺术学。
已主持完成和正主持研究课题有:
1.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后培养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2.近代汉语同义连用研究
3.以提高观众满意度为前提的天气预报主持人能力结构分析
4.江浙区域文化开发与高校文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5.初唐汉语词汇研究
6.普通话培训教学模式与测试手段方法创新研究
7.普通话水平测试手段方法研究
8.区域文化与高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构建
9.“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和对本土文化的冲击”社会调查
10.中西文化碰撞中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研究
11.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机﹒电融合3+4分段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12.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一基础、三递进、多套餐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发表论文主要有:
1.汉语同义连用研究综述
2.论唐代佛学名著《南海寄归内法传》在汉语词汇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
3.大学文科教学改革之我见
4.非语言交际手段对交际主体的帮助作用
5.《汉语大词典》书证迟后例补
6.《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商补
7.《南海寄归内法传》南、北刻本异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8.从《南海寄归内法传》看《汉语大词典》的立目与释义疏误
9.《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补苴
10.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语音识别能力的因素分析
11.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四字格词语的运用情况
12.许昌方言中儿化韵的读音
13.禹州方言中助词“哩”的用法
14.禹州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构成
15.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看普通话教学
初清华
女,山东文登人,1978年5月生,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向:影视编导。
2006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2006-2008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2008-2012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后,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个人理事。在《文学评论》、《江苏社会科学》、《江海学刊》、《当代作家评论》、《小说选刊》、《文艺争鸣》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收录10余篇。2014年6月,入选江苏省2014年度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12年11月,专著《新时期文学场域研究》获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艺术学。
已主持完成和正主持研究课题主要包括:
1.新时期文学知识场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06-2008),已主持完成
2.中国现代气象艺术的知识场研究,江苏省博士后资助计划项目(2009-2012),已主持完成
3.“赛先生”的文学面孔,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010-),完成中
4.企业文化手册,江苏省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中心委托项目,主持
近期代表性论文主要包括:
1.《新时期之初小说对知识分子身份的想象》,《文学评论》(CSSCI)2005.6,独立
2.《文学知识场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江海学刊》(CSSCI)2007.5,独立
3.《新时期三元文学体制生成与变革》,《江苏社会科学》(CSSCI)2008.4,独立
4.《爱情:新时期“现代派”文学的首选突破口》,《当代作家评论》(CSSCI)2010.6,独立
5.《在叙述中穿越民间与历史》,《当代作家评论》(CSSCI)2004.6,独立
6.《关于期刊<人间世>的几点思考》,《新文学史料》(CSSCI)2003.2,独立
7.《苦难•死亡•温情——从新作<艺僧>看海桀小说的成长哲学》,《小说评论》(CSSCI)2011.1,独立
8.《嬗越:理论与批评的界限》,《文艺争鸣》(CSSCI)2011.2,独立
9.《再探“问题小说”——兼论小说现代思维模式的形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05.4,独立
10.《“气象文学”刍议》,《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1.1,独立
王东
男,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指导方向:影视编导。
200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研究。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与建筑史系访学一年。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徐州铜山区、高新区挂职一年。主要在《江海学刊》、《学海》、《世界华文文学论坛》、《兰州大学学报》、《民族艺术》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相关成果曾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江苏省第二届青年文史学者论坛优秀成果二等奖”。
主持参与项目主要有: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文学视角下的现代艺术图说研究”(15BZW037),在研。
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2批项目“语图关系理论视野下的现代艺术图像研究”(2012M520960);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学艺术中的零符号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C751041);
4.江苏省社科院重点课题“模糊性生存:现代性进程中的审美策略研究”(院A0808);
近期代表性著述主要有:
1.《气象科技与社会文化发展》,科学出版社,2015年10月。
2.《作为艺术学学科范畴的“说图”研究》,《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3.《气象美学建构论》,《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年第8期。
4.《抽象艺术的视觉政治》,《民族艺术》,2014年第6期。
5.《抽象艺术“图说”(Ekphrasis)论————语图关系理论视野下的现代艺术研究之二》,《民族艺术》,2014年第3期。
6.《抽象艺术:“形象”的另种运用——语图关系理论视野下的现代艺术研究之一》,《民族艺术》,2013年第5期。
7.《零符号与西方艺术的变迁》,《民族艺术》,2013年第4期。
8.《罗兰·巴尔特的零符号思想与“越界”伦理》,《北方论丛》,2013年第6期。
9.《论气象与文艺的关系》,《兰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巨传友
男,山东莱芜人,1978年9月生,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地域文化研究会理事。指导方向:影视编导。
200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7-2010年在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3年澳门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获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论文优秀奖、2010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授课竞赛三等奖。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学、明清文学、科学技术史,出版著作《清代临桂词派研究》,在《学术论坛》、《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已主持完成和正主持研究课题主要包括:
1.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临桂词派与晚晴民国词学研究”(14YJC751017)
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清代江苏词学发展形态与区域文化”(2008-2011)
3.江苏省教育厅哲社基金“清代江苏词学与地域文化研究(2011-2013)
4.中国气象局气象软科学研究项目“气象科普对象的定位与科普形式的创新研究”(2011-2012)
近期代表性论文主要包括:
1.《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健康教育新措施》,《校园心理》,2014年第4期
2.《地域人才群爆发现象研究》,《佳木斯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3.《口述历史与90后大学生的新中国历史学习》,《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4.《晚清咏物词对<乐府补题>的接受——以<春蛰吟>为中心》,《山花》,2011年第12期
5.《清代苏南词学的地域文化观照》,《江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6.《从<词品>与<升庵诗话>的重出条目看杨慎的词学尊体意识》,《名作欣赏》,2011年第1期
7.《<四印斋所刻词>的词学文献价值》,《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第9期
8.《形式分析与精神掌握的有机结合——评吴效刚<现代小说:叙事形态与人本价值思想>》,《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第7期
9.《论赵尊岳的“风度”说对况周颐词学的接受》,《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10.《新意境与古风格——论临桂词派对词境开拓》,《名作欣赏》,2009年第2期
11.《<墨攻>文化内涵的深层解读》,《电影评介》,2009年第1期
吴春彦
女,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指导方向:影视编导。
200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戏剧文学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1年,英国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2012年至2017年,在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2项,市厅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2项;在《南大戏剧论丛》、《艺术百家》、《戏曲艺术》、《南京师大学报》、《文献》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相关成果曾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戏剧影视学。
近期主持科研项目主要有: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明末清初士风与戏曲生态研究”(2014-2019)
2.主持完成江苏省文化科研基金项目“江苏戏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2014-2016)
3.主持完成江苏省博士后基金项目“中国历代咏剧诗歌研究”(2012-2014);
4.主持完成中国气象软科学基金项目“气象专业毕业生人文素质培养策略研究”(2011-2012)
5.主持完成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明末清初常州地区戏曲活动研究”(2010-2011);
6.主持完成江苏省社科联基金项目“明末清初阳羡陈氏曲家研究”(2009-2010)
7.主持完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社科基金项目“中日戏剧交流的文化阐释”(2008-2009);
8.主持完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改项目2项;
9.主持企业横向项目“企业系列宣传片的设计、制作与研究”(2018-2020)
10.指导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1项
近期代表性论文:
1.《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之道》,《人民论坛》(CSSCI),2018(7)
2.《从国产动画电影看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青年记者》(核心),2018(10)
3.《国产动画电影之路》,《电影文学》(核心),2018(10)
4.《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气象史实的文化解读》,《求索》(CSSCI),2016(5)
5.《〈亳里陈氏家乘〉所收钱谦益、吴伟业佚文考论》,《文献》(CSSCI),2016(2)
6.《清初戏曲家陈于鼎生平事迹考论》,《中华戏曲》(CSSCI),2015
7.《〈拥双艳三种曲〉与清初风情喜剧之艺术风尚》,《南大戏剧论丛》(CSSCI),2014
8.《中华咏剧诗词的艺术生成与原真风貌》,《学习与实践》(CSSCI),2014(11)
9.《电影翻拍中的异文化接纳与重构》,《电影评介》(核心),2014(11)
10.《才子情思与吴炳、万树戏曲创作——兼论二者之戏曲传承与新变》,《戏曲艺术》(CSSCI),2014(1)
11.《幕僚文士的市井情怀——论嵇永仁〈扬州梦〉传奇》,《南京师大学报》(CSSCI),2011(6)
12.《文士情怀与〈杂剧三集〉曲家创作》,《求索》(CSSCI),2011(11)
13.《传统戏曲的现代生存》,《四川戏剧》(核心),2010(2)
14.《中日戏剧交流的文化阐释》,《戏剧文学》(核心),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