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午,艺术学院特邀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卢文超教授莅临学院,以“作为互动的艺术:霍华德·贝克尔的艺术社会学理论及其启示”为题,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院长助理刘凯主持,学院青年教师、研究生百余人积极参与,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互动热烈。
卢文超教授指出霍华德·贝克尔的艺术社会学理论核心命题在于揭示“艺术作为集体行动的本质”,即从互动的角度来看待艺术,对艺术进行社会性转化,从而为其艺术社会学的理论创新搭建了基础。他通过三个维度系统阐释了这一理论体系:第一,化个体为集体,从探讨艺术家转向艺术界;第二,艺术是一种社会建构,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符号交流来实现;第三,艺术品的价值和意义是通过社会互动形成的,而不是先天存在的。讲座过程生动有趣,案例丰富,深入浅出,层层递进。帮助艺术学院学子提升了对艺术社会学的理论认知,引发在场师生的深刻思考。
在互动环节,卢教授结合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就“艺术创作如何实现理论创新”这一问题提出独到见解,他主张艺术家需具备理论素养,了解当下艺术发展的走向,通过识别艺术场域中的差异化需求,构建具有辨识度的创作路径。
讲座结束后,刘凯教授总结指出,本次讲座卢教授的发言逻辑清晰,视野开阔,观点深刻,尤其是艺术社会学研究中的艺术品认知转变理论,可以对研究生的专业创作和理论认知提供良好的参考作用。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学术研究过程中,增广见闻,开拓思维,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为论文写作和艺术创作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