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教师节提出的教育家精神,推进学院立德树人工作,切实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9月27日下午,我院于图书馆7楼报告厅举办艺苑“大先生”讲堂第一期“课程思政”专题报告会,特邀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原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教授为学院教师做《课程思政—何位,何谓,何为》的专题辅导报告,校离退办副主任刘洪清和学院领导、全体教师、美术师范专业学生代表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詹筱茹主持。
王尧教授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高等教育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引入,带领师生重温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政课程的要求,“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针对当前关于课程思政教师们普遍感到困惑的五个问题,结合鲜活案例详细阐释了课程思政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干部教师对教学学术性的认识,教师要加强学习、深厚学养,要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意识、提升思政理论素养、提升专业学科认知、提升教育教学艺术。他还通过艺术学院教学计划中的环境设计、雕塑、人物画、书法、艺术鉴赏与评价等课程中如何深入挖掘课程教学蕴含的思政元素、如何恰当融入专业教学过程的实例进行了深入指导。他倡议艺术学院教师做好课程思政,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充分利用先进文化、艺术创作等富有思想和价值观意义的各类教学内容开展。希望大家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使命,学习教育家精神,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詹筱茹总结指出,学院教师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讲话精神,积极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在教学中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思导人,努力研究课程思政,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提高艺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王尧教授的专题报告站位高远,认识深刻,语言形象生动,案例鲜活丰富,尤其贴近艺术学科专业,对学院教师今后开展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会后,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今后也将会运用课程思政的新理念、新方法,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王尧教授做专题报告
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