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艺”起实践行 | 艺院学子暑期社会实践行(三)

浏览次数:10

  

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山河铭记”小分队于2025年7月15日至21日在南京开展了“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个必胜”中国战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审判日本战犯史实展(七号陈列馆)、雨花台烈士陵园等地,在历史的回响与英烈的精神感召中,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国情认知与思想淬炼。

 

团队成员行前深入研读了相关史料,明确此行不仅是参观,更是对民族苦难史与抗争史的沉浸式学习。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肃穆的氛围中,大量确凿的史料与遇难者姓名墙无声诉说着那段不容忘却的沉痛历史,使队员们对和平的珍贵有了更切肤的体悟。随后探访的“三个必胜”中国战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审判日本战犯史实展(七号陈列馆),以史实揭露了侵略者的暴行,进一步激发了队员们捍卫历史真相的使命感。行程最后抵达雨花台烈士陵园,巍峨的纪念碑下,队员们久久肃立。馆内陈列的烈士遗物与书信,将“信仰至上、慨然担当”的雨花英烈精神具象化,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中。

 

七日的追寻与思考,让课本上的历史变得无比真切。队员们表示,此行不仅是对历史伤痛的铭记,更是对民族气节与奋斗精神的深度激活,从而激发了肩负使命、接续奋斗的信念。

 

为深入了解乡村基层风貌,了解乡村振兴政策,探寻乡村振兴成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信工红心,观映乡辉”小分队于2025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期间,走进常州市勤丰村,实地调研村庄发展变迁。走访中,小分队成员从村民、村委和企业负责人处了解到,勤丰村正以可见的变化绘就“振兴图景”。曾经坑洼的土路已拓宽硬化,医疗设施下沉到家门口,天然气入户带来便捷生活,村民直言“现在跟城里一样方便!”幸福感藏在一桩桩细节中。在村委支持下,多家企业入驻勤丰村,一家冷链企业负责人坦言:“交通便利、配套完善,村里营商环境很好,我们很有信心扎根发展。”勤丰村正在从“宜居”走向“宜业宜创”。从基础设施提升到产业活力涌现,“信工红心,观映乡辉”小分队通过镜头与脚步,见证了勤丰村乡村振兴的“常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