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艺"起实践行 | 艺院学子暑期社会实践行(一)

浏览次数:10

为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亲身感受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薪火龙城”小组于2025年7月4日走进常州非遗博物馆,开展为期一周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初期,小组成员前往常州梳篦博物馆参观学习,系统了解常州梳篦的历史发展与造型演变。通过资料搜索,进一步认识常州梳篦非遗传承人邢粮的相关事迹,围绕其传承经历和技艺特点制定了详细的采访提纲。活动期间,小组成员实地走访了位于青果巷的邢粮梳篦博物馆,与邢粮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刑粮讲述了常州梳篦跨越千年的发展脉络、独具特色的艺术价值,以及这一传统工艺在当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邢粮的指导下,小组成员还亲身体验了梳篦制作的部分关键工序,深入感受“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对非遗技艺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此次活动,小组成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切身感受到传统工艺所蕴含的文化底色与匠心传承。在亲身体验中增强文化认同,在交流互动中唤起传承责任,大家纷纷表示,将在未来学习与实践中继续关注非遗、讲好非遗、传播非遗。

 

2025年7月7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艺心向民”小分队走进常州金坛区尧塘社区校外辅导站,开展以“拓印之美,让痕迹成为永恒”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社区20余名中小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拓印实践课。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拓印这一传统技艺,为中小学生搭建了解传统文化的平台。小组成员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大家认识拓印在记录历史、留存美好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对细节的观察力与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留下痕迹”的过程,帮助学生们了解拓印的文化价值。在实践环节中,小组成员手把手指导,中小学生们在体验中逐步掌握技法,有的大胆构图、有的精雕细琢,作品完成后,大家纷纷举起自己的作品相互展示,传递着自己的艺术设计理念。在活动最后阶段,小组成员还与现场学弟学妹们进行了简短交流。学弟学妹们们积极参与、认真聆听,在实践中展现出对于拓印技艺的浓厚兴趣。拓印之美,不仅在于留住痕迹,更在于让文化的种子和温暖的记忆,在时光中悄然生根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