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1个世界读书日之际,我院开展了“书香满园·阅读启航”活动,邀请全院师生成为阅读星火的传递者,讲述自己与书的故事,分享阅读带来的感动与成长,让文字点亮青春,让书香浸润校园!下面我们一起来品读!
《软技能》
推荐理由:数智时代,随着AI能够胜任越来越多的基础性任务,以沟通协作、创新思维和情商管理等为核心的人类专属软技能,成为为推动个体长期职业发展和组织成功的关键。吴军、万维钢、刘擎等30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以不同视角所写的同题“作文”,为我们打开了修炼自己软技能的一一扇大门。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硬技能是进入特定领域的基础,如同锋利的刀刃,能帮助我们在专业领域披荆斩棘,而软技能则是刀柄,为我们提供掌控方向、灵活运用的力量,决定了我们在这个领域能走多远。只有两者协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相信通过硬技能与软技能的协同发展,同学们必将找到通往卓越的双轨路径。
推荐人:詹筱茹
《一位建筑师,半座南京城——寻迹杨廷宝》
推荐理由:杨廷宝是中国建筑巨匠,与梁思成等并称“建筑四杰”。作为中国第一批留洋建筑师,杨廷宝既受过严格的西方建筑教育,亦熟谙中国古典建筑做法,为探索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建筑做出了毕生努力。杨廷宝与南京“结缘”深厚,他的作品中超过半数是为南京而设计的,现如今绝大多数杨廷宝的建筑设计作品还耸立在南京的大街小巷,掩映在梧桐林荫之中,为“六朝胜地,十朝都会”的中国首个世界“文学之都”增添了如此之多动人的设计珍品。 在南京读大学的美好时光中,对于我们艺术专业的青年学子,在这座全国最适合Citywalk的城市,依书逐一探访杨先生的作品,徜徉于中西合璧的建筑群落之间,深切体悟杨廷宝先生深厚的学术造诣、崇高的艺术品格与深沉的家国情怀,进而获得艺术创作的启迪与灵感迸发。
推荐人:詹筱茹
《死神永生》
《推荐理由:当宇宙成为镜子,我们终将照见自己的灵魂。在银河的褶皱里,云天明将一颗恒星化作永恒的情书。这跨越光年的暗恋,是量子态的浪漫——当程心在冥王星翻开《时间之外的往事》,那些被折叠进文字的思念,比黑洞更沉重,比宇宙更辽阔。这不是普通的爱情叙事,而是用星辰作标点,在黑暗森林法则下书写的文明史诗。歌者文明的二向箔降临之际,太阳系化作梵高笔下旋转的星空。人类蜷缩在澳大利亚大陆,如同被攥在掌心的蚂蚁。当程心两次按下执剑人按钮,文明延续与道德坚守的天平开始颤抖。刘慈欣将哲学命题熔铸进宇宙坍缩的轰鸣中,让每个读者都成为站在末日海滩的思索者——我们究竟为何存在?维德的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与章北海的星舰抉择,勾勒出人性的光谱。当黑暗战役的血色在太空绽放,我们看见自私与牺牲在文明废墟上共舞。程心的善良如双刃剑,既拯救又毁灭,恰似宇宙中同时存在的黑洞与白洞,吞噬与喷薄着永恒的悖论。曲率驱动飞船扬起的航迹云,是写给宇宙的十四行诗;四维空间的魔戒藏着文明的终极密码;降维打击时整个宇宙将为你闪烁的宣言,让物理法则绽放出文学的光芒。刘慈欣用诺贝尔奖级的想象力,将弦理论、宇宙社会学谱写成太空歌剧,让硬核科学与人文哲思在笔尖共舞。当四维空间的视角让每个细胞都化作璀璨星河,当二向箔展开时地球成为《呐喊》的永恒定格,我们终于懂得:这部作品不是冰冷的科幻寓言,而是用星辰作墨、时间为纸,写给人类文明的情书。它让我们在仰望星空时,既能触摸到物理定律的冰冷,又能感受到人性温度的灼热——这或许就是科幻文学最动人的力量,在永恒的毁灭中,照见爱与希望的微光。
推荐人:鹿丰铃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推荐理由:《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创作的经典心理疗愈读物。书中通过童话《柳林风声》中蛤蟆先生的成长困境,用10 次心理咨询,为我们揭开了心理成长的神秘面纱。故事中的蛤蟆先生患上了抑郁症,在咨询师苍鹭的引导下,逐步摆脱童年阴影与惯性思维,学会正视情绪、接纳自我。当代大学生可能会像蛤蟆先生一样,遭遇情绪的低谷、人际关系的困惑或是自我认知的迷茫。而这本书就像一位温和的心理咨询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等心理学概念,让大家在轻松的阅读中,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模式,理解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当跟随蛤蟆一步步走出心理困境时,亦会发现这也是一场属于自己的心灵成长之旅。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大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钥匙,陪伴他们在大学的旅程中,遇见更阳光、更强大的自己。
推荐人:俞世兰
《傅雷家书》
推荐理由:《傅雷家书》这部家信集收录了傅雷夫妇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186封书信,不仅展现了父母对子女的舐犊之情,更以超越时代的格局传递了关于艺术、人生与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推荐此书,首先因其蕴含着深沉而智慧的父爱。傅雷以朋友般的平等姿态与儿子探讨艺术真谛,从贝多芬的奏鸣曲到莫扎特的协奏曲,从文学修养到做人准则,字里行间既有严师的谆谆教诲,更流露出慈父的殷切期待。其次,这部作品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典范。傅雷夫妇并未局限于生活琐事的叮咛,而是通过分享艺术见解、剖析人性本质,引导子女建立独立人格。对于当代读者,这部作品既是艺术修养的启蒙读本,也是跨越代际的情感桥梁。家长可从中领悟“以心换心”的教育真谛,青少年则能透过真诚的文字理解父母深情。
推荐人:邵福生
